分享到社交媒体:

参加初二年级家长会,听到说有的家长已经和孩子没法沟通了,孩子似乎变成了一只刺猬,说不得,碰不得……

同样作为家长,真的非常担心这样的孩子们。

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青春期的孩子,像在过山车上生活,情绪忽上忽下、独立意识冒头、又夹杂着对世界的焦虑和不安。

他们想要“做自己”,却又没搞清楚“自己是谁”;想被理解,却又说不清楚内心到底在想什么;于是,干脆就用冷漠、拒绝、甚至爆炸式的情绪,来回应所有靠近他的人。

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“可怕的青春期”、“青春期叛逆”……

01

如果孩子真的变成了“刺猬”,该怎么办呢?我推荐大家一本书《如何拥抱一只刺猬:与青少年相处的12个黄金法则》。

书中讲到拥抱刺猬的三项法则:

  1. 不要戴手套,让它闻到你的气味。       
  2. 不着急,慢慢来,让它先放松警惕。如果它竖起全身的刺,把自己蜷成一个刺球,请保持耐心与冷静。       
  3. 用你的双手,轻轻托起刺猬没有硬刺、柔软的、毛茸茸的腹部,让它一点点地适应,直到它觉得跟你待在一起很舒适,很安全。

基于这三项法则,扩展成了与青少年相处的12项法则。

书籍的读者似乎不多,目前豆瓣也没有评分,但书的内容还是很推荐的。你也可以先扫码听听李蕾老师的解读,再决定是否要购买书籍深入学习。

02

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孩子变了,变得叛逆、冷漠、不讲理……但其实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青春期的“爆发”,往往是早年关系中“失温”的积累。

所以,除了“亡羊补牢”,更重要的是——防患于未然,也就是防止孩子变成“刺猬”。孩子的教育,不是从青春期才开始的,而是从他们生命开始时就已经悄然展开。

  • 我们是否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?
  • 是否真正接纳过他的情绪?
  • 是否用科学的方法回应过他的需求?

这些问题的答案,决定了未来他是愿意靠近你,还是愿意远离你。

说到底,我们想要一个情绪稳定、沟通顺畅的青春期,不是靠“忍”或者“硬刚”来的,而是靠从小建立起来的、安全、稳定、亲密的亲子关系铺垫出来的。

如果你也希望孩子不变成“刺猬”,或者现在已经是一只扎人的“刺猬”——从现在开始都不晚。

我这里有一系列的精品课程,从读懂孩子、高效养育、家庭和谐、个人成长四个维度,全方位帮你打造科学养育的系统。

教育是一场长跑,不怕起点低,就怕跑错道。
欢迎关注我,跟我一起科学育儿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